亮点还是瑕疵
结合使用钉钉的个人体验,以及周围人以及网上对钉钉的评价,畅谈下钉钉中一些有争议的功能。
让人讨厌的消息回执?
如果去互联网上搜索钉钉相关的讨论,那么绝对可以看到:似乎很多用户都对消息回执这个功能反感?
那么,这个功能到底是属于亮点呢还是瑕疵呢?
其实这点可以结合微信来分析:为什么微信中没有消息回执功能?
先放一个网上搜到的“张小龙的回答”:
这种需求挺多的,但是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我们针对需求一个人去满足,你可能获取了这部分用户,但是得罪了另外一部分用户。
可以说我自己就挺不喜欢把我的已读状态暴露给别人,你想这样的话,如果你的上级找你,你看了然后你又不回,就很麻烦。
...
我们要给人撒谎的机会。
然后可以分析为什么钉钉和微信对于消息回执的处理截然不同呢?
因为两者的基因不同,钉钉主打工作,微信主打社交
在社交领域中
社交的核心就是沟通,而且是直接面向用户的,任何的用户体验确实都是致命的。因此微信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:
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(如已读,未读这种隐私状态对于某一部分用户来说十分在意)
减少沟通的心理压力(已读这种状态加入普通聊天中会很大程度的增加沟通压力,知道了接受者读了却不回,发送者会极为受挫,特别是对于情侣,上下级这种关系,是毁灭性的)
给人撒谎的机会(社交中的沟通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信息,有时候是会存在一些善意的谎言的,而且谎言往往比真相更容易让人接受)
那为何陌陌中又加入了消息回执呢? 个人感觉相比于微信的熟人社交,陌陌这类的陌生人社交应用的目的性更明确,所以也许它这样设计是为了减少陌生不感兴趣的人的骚扰(人普遍都有知难而退的心理)
在工作领域中
钉钉是一种工作方式,在工作中,则完全不同,工作注重的是:真实,高效。所以钉钉中注意了以下几点:
确认消息的真实有效(所以有回执消息,未读,已读等各种状态,可以确定已经到了哪一步了)
着重工作而不是社交(工作,更多的都是上下级之间,同事之间的工作相关的交流,重点是让工作更高效的完成而不是让人自由自在的沟通交流)
服务于企业而不是表面用户(产品的使用者不一定是真正的消费者,钉钉中的真正消费者是各大中小企业与企业老板,而不是在使用它的用户, 所以其实真实的体验是基于这些消费者的反馈来完善的,而不是表面上的体验者)
不过说到这里,其实感觉那部分使用者也是可以进行转换的,譬如个人在使用钉钉后,有时候会图方便直接在钉钉中添加某些朋友为好友,直接进行沟通交流, 其实这就可以算是从工作到社交的一种拓展了。
另外,其实微信在工作领域的延伸:企业微信。也是有回执消息这个功能的(不过它是一种消息类别,而不是默认都是回执)
所以,有时候在社交领域中看起来是缺点的功能在工作领域反而就是优点。
夺命连环钉?
ding这个功能也经常在网上被称为:夺命连环钉。
其实这点也和上部分类似:
往往那些吐槽ding功能的用户往往都是企业员工
而真实的消费者(中小企业的老板)对这个功能基本都是满意的
其实也可以将用户群体进行一次简单归类(个人主观意义上的分类):
【A类】真实消费者:中小企业的老板,往往是真正付钱的人,往往也会使用钉钉进行管理
【B类】核心使用者:企业中的管理人员,这部分人员是核心的使用者,很多功能都是为了满足他们而存在
【C类】被动使用者:这类就是企业中的普通员工,是由于参与了工作,而公司使用钉钉,从而被动使用的钉钉
而网上最多的吐槽类评论基本都是【C类】用户发出的,因为他们是被管理者,对这些方便管理人员的功能自然很难有好感
而且其实,这部分人反感的是那些用各种方式管理他们的上级(管理者),钉钉只是充当了一个工具的作用。 所以,其实也可以很容易推测出:
那些员工很认可的老板或管理者,就算他们用了钉钉后,评价仍然会很高, 而那些本身就不太被认可的管理者,他们用了钉钉后,自然会有差评,而此时就很容易将怒气发泄到作为工作的钉钉上 (因为钉钉是为他们服务的)
然后,还可以分析下,任何一款产品中都会有忠实用户和边缘用户,这里面【A类】【B类】其实就是忠实用户, 而【C类】则是边缘用户。而大量的事实证明,忠实用户才是最重要的。 对于那些边缘用户,他们可能会有离职后就卸载钉钉的想法,但是,如果当他们发现新入职后,公司仍然又用的钉钉, 他们又必须得重新安装,使用回来。 而只要确保忠实用户不丢失,不断的增加,钉钉推广只会越来越好,这样用钉钉的公司会越来越多,被动使用的边缘用户自然会更多, 而且其中一部分转成管理后说不定也会重新变为忠实用户。
所以,只要ding真正的对工作有用,能更好的提升效率,核心使用者的体验更高,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亮点。
其它的关于免费电话,企业通讯录等功能倒大多都是好评,这里不深入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