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点分析

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,结合自己的看法,分析钉钉解决的痛点问题

缘何接触钉钉?

我最初所在的公司是有自己的oa系统的,而且公司的业务之一就是:

  • 向政府之类的企业推销自己的oa系统,一般是承接一个pc版本oa系统的同时附带一个移动版本APP

但是,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,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:

  • 有些政府或企业它们要求oa系统接入钉钉中,而不是单独的一个APP

因此,在此背景下,开始去接触钉钉。(初次接触在16年某月)

所以,核心的现实原因是:钉钉平台目前的推广范围已经很广了,已经有了不少的用户数目,而公司为了不放弃这部分的用户,必须去接触钉钉平台

钉钉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功能

初次接触钉钉时,印象最深刻的是以下功能:

  • ding一下

    • 取名非常契合钉钉本身

    • 刚接触时,认为非常类似于传统oa中的代办事项,不过功能更强大

    • 除了传统的app内通知,还可以短信或电话

  • 消息回执

    • 每一条消息都有未读、已读等回执状态

    • 基本杜绝了假装没有看到消息的情况

    • 而在这之前的使用过的传统oa基本都是未设状态的

一些其它不错的功能点

当然了,在逐渐使用中,也发现了一些其它亮点

  • 免费电话

    • 最初以为这个功能是和qq电话类似的功能, 但使用后发现,并不是的

    • 钉钉的免费电话不是网络电话,而是真实的电话,所以不会有网络电话的那种延迟感

    • 大致就是钉钉有一条电话线路,先由钉钉拨通打电话的一端,然后再以这一端的名义拨通另外一端,从而实现真实的电话通信

    • 当然了,钉钉中也有传统类型的那种网络电话功能

  • 企业群组

    • 自动化加入,只要后台管理加入对应的钉钉账号,那个人就自动加入了企业群组中, 同理,如果离职了,只需后台中移除即可自动移除

    • 而且一个人是可以加入多个不同的企业群组的

    • 相比传统的oa类APP,更加的方便与实用

以一个用户的角度分析钉钉

这是以一个用户的角度去推测的

产品定位

钉钉是一个工作方式,它的定位是:为工作而生

主打社交与主打工作?

目前接触下来的感受是:钉钉是主打工作的,譬如ding、消息回执功能都是为工作而生,可以提升效率。

而如果是主打社交,这两个功能是很让人有压力的(或者说至少会让某一部分用户很有压力), 因为一般的社交活动中,消息回执其实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,一般个人都是不愿意泄露自己的隐私(这点,譬如微信就是遵循尽量保护隐私的准则), 同理ding这个功能也有很强的侵入性,而一般的在社交活动中,侵入性过强会让人产生反感

这里以个人体验来佐证(以及与朋友的讨论结果):

从一个纯用户(使用者)的角度,工作之外的社交活动还是比较抗拒钉钉这种产品的(譬如上述提到的消息回执等原因), 但是如果是工作相关,则会首先用这种(同理,因为这个功能能使得某方面的沟通更高效)

工作中呢?

上述有提到,如果作为一款社交软件,钉钉的部分功能会让人产生某些不好的感觉。

但是,作为一款为工作而生的软件,这部分功能又是有它的必要性的(有刚需)

譬如:

  • 消息回执可以解决假装看不到消息的问题

    • 当你看到了消息时,迫于压力,你会尽快给出一个回复,而不是拖延(如果是当前有紧急事情,也可以先回复一下,避免拖延症)

    • 如果没有这个状态,有很多人都会假装没有读到

  • ding一下让重要的任务万无一失

    • ding一下,可以选择app内,短信,电话等不同渠道发送,而且应用内本身还会对任务进行历史记录

    • 对于重要的任务,只需ding一下即可,无需担心漏掉

    • 同样,ding一下也可以避免拖延症

    • 不过,这里有一点,虽然技术是中立的,但是如果这项功能被老板滥用,可能会让员工十分厌烦与反感

应用还是平台

相比于传统的oa系统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或应用。钉钉则是一个平台。

或者说:钉钉是一个以统一通讯为基础的沟通、协同平台。

这一点从一个现象即可看出:

  • 如果传统的oa模式中,向两个企业推销同一套oa系统,那么效果是两个企业分别会安装两个独立的应用

  • 如果是基于钉钉模式,那么只需安装一个钉钉,然后企业a的群组中,设置a的oa应用模块,企业b的群组中,设置b的oa应用模块即可

    • 如果是同一款oa系统,甚至都可以直接复用一套代码,只需单独部署不同服务器即可
  • 同理,如果推销了若干企业,那么平台级别的优势就出来了,只需安装一个钉钉,自己去私有化部署不同的业务模块,而不是安装若干个APP

适用于什么样的用户人群

由目前的钉钉使用经验来分析,钉钉适用于:中小企业的工作中

为什么?

  • 中小企业,特别是小企业,如果独立弄一套oa应用,它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会非常大,而且好分散了原本的精力,得不偿失, 反之,如果直接使用钉钉这类成熟的应用,会更加省时省力

    • 而且就算遇到一些特殊的定制业务,也可以以钉钉微应用的模式开发嵌入进去,成本要小得多
  • 而很多大企业则一边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系统(有的可能本身就是做这种系统的,有的则是因为各种的原因自己不计成本开发了一个), 所以这里企业可能不是首选(当然,有些也是可以争取下的)

企业优先还是用户优先

和一般的toC类产品不同,这类产品都是直接面向用户的,然后靠吸引用户来逐渐形成一个平台。

个人理解,钉钉其实可以算是toB类产品,它的思路是:

  • 先吸引中小企业入驻

  • 然后企业如果愿意使用,自然会将自己的员工都拉入进来,而员工想要正常工作自然必须使用

所以,其实分析到这里,也就更容易理解了为什么会有ding,消息回执这些看起来让用户烦人的功能点存在。

因为:钉钉走的是工作优先,服务于中小企业,服务于工作的,而不是服务于普通用户

也就是说:在社交和工作中,钉钉选择的是工作, 所以,对于一些社交产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,在钉钉中并不是重点, 因为它只需要能更好的服务于工作,就不会愁用户。

换句话说:钉钉服务于企业与老板,企业使用,身为员工的用户自然会使用, 而且决定企业是否继续使用钉钉的因素并不是员工的体验好不好,而是钉钉是否真的能更好服务于工作,提升工作效率,减少开支

与微信的差异化

其实,本质上来说,钉钉定位和微信是两个不同的方向,之所以这里能放来比较下,是因为:

  • 虽然微信是一个定位于社交的产品,但仍然有很多企业中的工作是基于微信的(这也是常说的工作和生活未分开)

然后,向钉钉的定位就是服务于工作,所以说关于微信在工作中的份额,钉钉是有机会可以抢占过来的。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微信也推出了企业微信吧,因为,什么样的基因,决定着这款产品能最终在该领域做出什么样。

钉钉的基因是:工作

微信的基因是:社交

分离出的企业微信是:工作

解决的痛点

目前感触最深的仍然是一下几点:

  • ding解决重要任务遗漏与拖延问题

  • 消息回执解决装死、假装看不见的问题

  • 企业群统一保存重要信息,解决员工自动入职、离职问题,同时让重要资料不再依赖于员工,减少风险

其它重要特性

  • 免费电话,企业内部的通信可以更加方便

  • 移动办公模块,考勤前端,邮件,日志等,方便办公

  • 统一的平台,钉钉微应用模式,可以拓展各种各样的自定义业务

  • 以及最新拓展的智能硬件,实现了从软件到硬件的突破

当然,还有一些其它的功能,譬如无需加好友即可通信,方便的报表统计,加密的通信,阅后即焚等等

Copyright © dailc 2017 all right reserved,powered by Gitbook文件修订时间: 2018-02-26 10:57:34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